2020年漫长又坎坷,也是在这一年,我误入“歧”途,一个从业10几年的内科护士,去学了伤口造口。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,我们的基地实践课程终于在2021年的3月份开课了,我也顺利的来到了北京友谊医院。
实习的第一天,老师就安排了一个特别的作业—佩戴48小时造口袋。
初接到任务的时候,内心是抗拒的,脑补一下仅见过的一例造口病人佩戴的情景,满袋子的大便,感觉真是难以接受。但是转念一想,既然老师有了这样的安排,必然有她的道理。好吧,硬着头皮戴吧。
趁着家人都睡着的时候,我按照老师教的造口的定位,选择好位置,小心翼翼的把造口袋戴好,里面装了三分之一的水,轻轻拽一拽、晃一晃,应该没问题。躺在床上,对于平时睡觉不老实的我来说,有点不知所措,身上多了个小袋子,翻身怕掉,侧躺怕压,外一漏了怎么办?起身下床,翻箱倒柜找到了儿子小时候的隔尿垫,把这个铺上,心理踏实多了。这一夜,不知道醒了多少回,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摸摸小袋子是否安然无恙。
第二天早上,家人还没起床,我就坐公交车去实习医院了。车上人很多,下意识的用手捂住我的小袋子,一定要拼尽全力护它周全,可不能在车上挤爆了,那场面真是不敢想象。经历了两个小时的车程,终于到医院了,顿时松了一口气。
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忙而有序,小袋子也平安无事,我也开始接受了它的存在。晚上回到家,儿子见我进门,飞奔过来,伸着胳膊要抱抱,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好幸福,但是今天不行,我赶紧大喊了一声:“宝贝,今天不能抱!”儿子洋溢着微笑的脸上,瞬间变成了沮丧,跺着脚问:“为什么啊?”我脱掉外套,露出了小袋子。儿子开始还很好奇,问这问那,觉得装着水的袋子,可以挂在身上,捏起来软软的,好好玩。当我告诉他,妈妈因为生病了,可能要一直一直戴着这个袋子,里面会有小便或者大便的时候,儿子“哇”的一声哭了,边哭边说:“我不让妈妈戴袋子,我不让妈妈戴袋子……”那一刻,我的眼睛也湿润了……
很遗憾,我没有完成老师佩戴48小时造口袋的作业,为了安抚儿子,只好提前揭除,让他相信我没有生病。但是与“小袋子”相处了20几个小时,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“造口人生”。一个小小的造口袋,标志着一个人的人生路线被重新规划,要走一段不一样的旅途。在这段旅途上,他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,重新进行人生定位,重塑生活和社交模式。作为一名未来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,我将竭尽所能,帮助他们在不一样的旅途中,享受美好生活。